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频道 > 综合资讯
瞄准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 未来技术学院承载多重发展期待
综合资讯
光明日报
2021-05-28
分享:

  教育部日前公布首批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的院校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等12所高校名列其中。这意味着自2020年5月启动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工作,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是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提出的,瞄准的是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拟通过这一建设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领军人才。这个行动承载着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等多重期待。

  关于如何办好未来技术学院,自高校申报环节起就一直是讨论的重点问题。首先被聚焦的问题就是:未来技术是不是以学科的形式出现?事实上,芯片等新技术早已突破了原有的学科边界与形态。尽管中国顺应这一变化,设置了集成电路学交叉类学科,依然没能从学科的模式中走出来。“学科”产生的时间不长,在人类认知史上仅是特定时期的认识方式,不可能容纳所有各类知识,走向集成而不再停留于交叉学科也许更符合研究复杂对象和新技术的现实需要。因而,在组织形式上需要从学院的组织变革开始,以全新的方式组建集成研究团队。

  当下建设未来技术学院,有应对中国社会发展、解决新技术难题的考虑。而从人类新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看,新技术需要以新科学为基础才能产生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相比技术,科学的发展状态相对乏力。也正因此,在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盯着技术而忽视科学水平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重视科学、科学基础扎实的未来技术学院。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未来技术学院是以尽快产生新技术为主要目标,还是以培养未来能发明创造新技术的人为目标?在关于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等相关文件中,这两方面均有提及,不过笔者认为,对于其主次及内在逻辑仍有进一步厘清的必要。

  历史经验显示,培养出能够发明新技术的人比创造某一项技术更有价值。在现行高校管理与评价体系中,对技术、专利、课题的重视程度普遍高于培养人才。未来技术学院要摆脱路径依赖,不能自我窄化定位为未来技术的开发与研究院,还是要坚持育人为本,教、学、做合一,以培养出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的人才作为更高的建设目标。要竭力避免“唯技术”论,将技术放在高于人的不恰当位置,而应着眼长远,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未来技术素养的人。

  实现未来技术学院培养人的目标,更准确地说,培养未来世界未知环境中的未成人,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特定条件与环境中的创造意识与能力。而这也正是目前高校在学生培养中的一大挑战。未来技术学院在教学培养中,要着重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提供条件让他们对科技发明创造有兴趣、有行动甚至有效果。先解决好了人的成长问题,才可能实现未来技术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否则,有可能作为实体的学院是建立起来了,预期的目标却未能如期实现。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28日 02版)

  【光明时评】作者: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首页 > 就业频道 > 综合资讯
瞄准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 未来技术学院承载多重发展期待
光明日报
综合资讯
2021-05-28
+关注就业频道
扫描二维码

  教育部日前公布首批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的院校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等12所高校名列其中。这意味着自2020年5月启动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工作,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是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提出的,瞄准的是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拟通过这一建设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领军人才。这个行动承载着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等多重期待。

  关于如何办好未来技术学院,自高校申报环节起就一直是讨论的重点问题。首先被聚焦的问题就是:未来技术是不是以学科的形式出现?事实上,芯片等新技术早已突破了原有的学科边界与形态。尽管中国顺应这一变化,设置了集成电路学交叉类学科,依然没能从学科的模式中走出来。“学科”产生的时间不长,在人类认知史上仅是特定时期的认识方式,不可能容纳所有各类知识,走向集成而不再停留于交叉学科也许更符合研究复杂对象和新技术的现实需要。因而,在组织形式上需要从学院的组织变革开始,以全新的方式组建集成研究团队。

  当下建设未来技术学院,有应对中国社会发展、解决新技术难题的考虑。而从人类新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看,新技术需要以新科学为基础才能产生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相比技术,科学的发展状态相对乏力。也正因此,在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盯着技术而忽视科学水平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重视科学、科学基础扎实的未来技术学院。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未来技术学院是以尽快产生新技术为主要目标,还是以培养未来能发明创造新技术的人为目标?在关于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等相关文件中,这两方面均有提及,不过笔者认为,对于其主次及内在逻辑仍有进一步厘清的必要。

  历史经验显示,培养出能够发明新技术的人比创造某一项技术更有价值。在现行高校管理与评价体系中,对技术、专利、课题的重视程度普遍高于培养人才。未来技术学院要摆脱路径依赖,不能自我窄化定位为未来技术的开发与研究院,还是要坚持育人为本,教、学、做合一,以培养出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的人才作为更高的建设目标。要竭力避免“唯技术”论,将技术放在高于人的不恰当位置,而应着眼长远,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未来技术素养的人。

  实现未来技术学院培养人的目标,更准确地说,培养未来世界未知环境中的未成人,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特定条件与环境中的创造意识与能力。而这也正是目前高校在学生培养中的一大挑战。未来技术学院在教学培养中,要着重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提供条件让他们对科技发明创造有兴趣、有行动甚至有效果。先解决好了人的成长问题,才可能实现未来技术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否则,有可能作为实体的学院是建立起来了,预期的目标却未能如期实现。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28日 02版)

  【光明时评】作者: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