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频道 > 公考 > 公考资讯
2022国考行测常识判断: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你都清楚吗?
公考资讯
中公教育
2021-06-17
分享: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正统,统治中国思想、文化两千余年。常识类的考试中,有关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代表著作考查力度较大。下面中公教育就对其做简单总结。

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

(1)著作:《论语》,不是孔子本人所写,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整理。孔子本身述而不作,《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为其守灵而写的回忆录。

(2)思想:仁:仁者爱人,孔子强调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都要有一颗爱人之心;礼:周礼,孔子非常推崇周礼。“礼”强调等级有序,什么样的身份做什么样的事情,比如张三穿越到古代成为一个大臣,特别喜欢金黄色,不能用金黄色装修房子,在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用金黄色,大臣不可以使用。

(2)在乱世孔子强调爱人、等级有序没人愿意听,大家都忙着争霸,因此由为政转向育人,在教育上的贡献体现为兴办私学。孔子是最早进行民办教学的人,提倡“有教无类”(无论什么样的出身都可以接受教育),也称孔子为“万世师表”,是老师的祖师爷。

2.孟子:被称为“亚圣”,仅次于孔子

(1)仁政:更有针对性,主要针对统治者,是对统治者提出的希望,希望统治者要有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希望君主要爱惜民力,将老百姓放在重要的地位。

(2)义:孟子强调道义,认为无论是君还是臣,都要遵守道义,不同的身份道义不同,君王的道义是实行仁政,臣子的道义是要忠心不二,儒家的思想有利于统治。

(3)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体现孟子的主张。

3.荀子:

(1)代表作《荀子》,其中名篇是《劝学》,考试经常考查里面的名句,比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原文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习近平引用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出自《劝学》。

(2)荀子在哲学上有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常”指规律,意为天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会因为是明君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是暴君而灭亡,体现唯物主义的观点。制天命而用之:人要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掌握后并利用规律,强调尊重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性恶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提出礼法并用。孔子提倡礼制,强调自我修养,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仅靠礼制不够,还要有法的约束,荀子的弟子李斯、韩非子都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继承了荀子重法的一面。

常识需要大家在日常中不断的积累,中公教育也会和大家总结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坚持自己所选的道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首页 > 就业频道 > 公考 > 公考资讯
2022国考行测常识判断: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你都清楚吗?
中公教育
公考资讯
2021-06-17
+关注就业频道
扫描二维码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正统,统治中国思想、文化两千余年。常识类的考试中,有关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代表著作考查力度较大。下面中公教育就对其做简单总结。

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

(1)著作:《论语》,不是孔子本人所写,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整理。孔子本身述而不作,《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为其守灵而写的回忆录。

(2)思想:仁:仁者爱人,孔子强调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都要有一颗爱人之心;礼:周礼,孔子非常推崇周礼。“礼”强调等级有序,什么样的身份做什么样的事情,比如张三穿越到古代成为一个大臣,特别喜欢金黄色,不能用金黄色装修房子,在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用金黄色,大臣不可以使用。

(2)在乱世孔子强调爱人、等级有序没人愿意听,大家都忙着争霸,因此由为政转向育人,在教育上的贡献体现为兴办私学。孔子是最早进行民办教学的人,提倡“有教无类”(无论什么样的出身都可以接受教育),也称孔子为“万世师表”,是老师的祖师爷。

2.孟子:被称为“亚圣”,仅次于孔子

(1)仁政:更有针对性,主要针对统治者,是对统治者提出的希望,希望统治者要有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希望君主要爱惜民力,将老百姓放在重要的地位。

(2)义:孟子强调道义,认为无论是君还是臣,都要遵守道义,不同的身份道义不同,君王的道义是实行仁政,臣子的道义是要忠心不二,儒家的思想有利于统治。

(3)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体现孟子的主张。

3.荀子:

(1)代表作《荀子》,其中名篇是《劝学》,考试经常考查里面的名句,比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原文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习近平引用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出自《劝学》。

(2)荀子在哲学上有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常”指规律,意为天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会因为是明君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是暴君而灭亡,体现唯物主义的观点。制天命而用之:人要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掌握后并利用规律,强调尊重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性恶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提出礼法并用。孔子提倡礼制,强调自我修养,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仅靠礼制不够,还要有法的约束,荀子的弟子李斯、韩非子都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继承了荀子重法的一面。

常识需要大家在日常中不断的积累,中公教育也会和大家总结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坚持自己所选的道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